
“卖冰糖也犯法吗?”他打着毒品的幌子卖冰糖,卖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“毒枭”,出货量高达40公斤,而受骗的买家还没一个敢报警。
阴差阳错之下,他走上禁毒的不归路,凭一己之力成为最强“禁毒大使”。警方发现后,很快就将他列为了重点抓捕对象。
家住成都的男子罗金成,曾经因为多次骗钱被判了几年,工作丢了,老婆也跑了。好不容易熬到出狱,罗金成望着全身上下仅剩的1000块钱,决定努力干一番事业,好让老婆回心转意。
没想到这时候,罗金成毒瘾犯了,就想背地里买点冰毒。但是国家扫毒力度很大,线下根本买不到想要的冰毒。于是,他决定跟上时代,在线上进行购买。
罗金成费尽心思加上了一个贩卖毒品的群,群主不断强调自己的货物美价廉,见价格十分便宜,又禁不住诱惑,他三下五除二就把仅有的一千块钱全都打了过去,随后就焦急的等待着收货。
终于,他期待已久的货到了。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,尝了一口,却发现味道不太对劲,和想要的那种畅快的口感不一样,却又很熟悉。他又尝了一大口,仔细地品了品后发现,这不就是五块钱一包的冰糖吗?
罗金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他很气愤,自己好不容易出狱,被人人唾弃不说,居然还买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假货!
暴怒过后,罗金成立刻打开手机,想要找这位无良商家理论,消息一发出,才发现对方早就已经光速地把自己给拉黑了。
身无分文的他咽不下这口恶气,气得想直接打110报警,不过他还没有傻到这个地步,本来吸毒就要被拘留的,怎么能大肆声张,跟警察抱怨自己买到了假毒品呢,那简直是自己找死。
真憋屈!穷得只剩裤衩的罗金成望着眼前这一袋天价冰糖,却突然灵机一动,从中嗅出了商机。
走别人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!既然这个群主可以用冰糖冒充毒品来骗自己,那自己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骗骗别人,与其忍气吞声做赔本的买卖,不如照葫芦画瓢自己赚大钱。于是,罗金成学着群主的方式,照搬照抄地在一些卖毒品的群里打起了自己的广告。
没过多久,竟真的有人找上了门,罗金成立刻将自己的假毒品分开打包邮过去,拿到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钱,然后就将买家光速拉黑。
尝到甜头的罗金成,决定就这么干下去。他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,就开始为下一次赚钱备货。不过,他嫌冰糖有点贵,成本太高,就换成了更便宜的明矾。
为了增加自己贩卖的“毒品”种类多样性,吸引更多“瘾君子”,罗金成还将胃药多酶片伪装成了麻古。他一次分别跑到好几家药店购买胃药多酶片,以防止在一家买太多被看出端倪。
接下来,他创了好几个群,吸引来很多客源,然后用瘾君子们才能看懂的暗号,发出了自己的广告。冰毒1000元一袋,麻古100元两粒,数量有限,先到先得。这样一算,简直是暴利。
不仅如此,罗金成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。为了增加可信度,降低被发现的可能,他把自己的昵称改为“猪肉化合植物肉批发货到付”,还特意告诉买家,自己买的就是冰糖,因为这样看起来是给了买家验货的机会,实际上是能让自己赚更多的钱。
而买家们也表示懂的都懂,贩卖冰毒不能明说嘛。况且,罗金成知道,再怎么急不可耐,又有谁敢当着快递站的人的面整两口毒品呢?就算拆开了快递包装,他卖的假毒品的外观也和真正的毒品所差无几。
很快,就有人进行了购买,并且爽快地付了钱。钱已到账,罗金成立马就把他拉黑了。一想象起那人尝到冰糖后愤怒不已却又只能吃哑巴亏的样子,罗金成就暗自窃喜,开心得不得了。
就这样,一次假货让他找到了致富之路。卖毒品的人一听说他的名字都望而生畏,被骗了的人也都不敢吭声,还想看别人被骗,形成了闭环效应,最终受益的永远是罗金成。通过卖假毒品,他赚得盆满钵满。
更有意思的是,短短几个月,他就从“蹲监狱的”混成了西南地区的“大毒枭”,销量高达四十公斤,直接走上人生巅峰。
这位蹲过监狱的大毒枭还很聪明,为了防止形成诈骗罪,他专门查阅了网上关于诈骗罪的立案资料,然后把每单毒品交易的金额都控制在了1000块钱之内。他自作聪明地以为,这样就可以永远逃避开法律的制裁了。
拿着这些钱,罗金成还找回了自己的老婆。
当初,罗金成高中就辍了学,整天和所谓的兄弟们混在一起抽烟喝酒,甚至还染上了毒瘾,大手大脚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,却一点正事都不干。结果,他吊儿郎当地混到了快30岁,既不找工作,也找不到老婆,使得父母一气之下断了他的经济来源。
为了追上这个邻居家主动借自己钱的女孩,罗金成收敛本性,努力打工赚钱,成功地追上了这个女孩,结婚后两口子一起经营废品站,婚姻原本还算幸福美满。
然而,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罗金成很快就厌倦了整天收废品的生活,加上忍了好久的毒瘾复发,他感到躁动惊恐,十分痛苦,于是偷偷取出两人辛苦攒下的积蓄去买毒品。妻子多次劝他戒毒,可他始终戒不掉。因为嫌妻子啰嗦,他还天天和朋友们吃喝玩乐,没钱之后就去敲诈路人,去小学门口讹钱。
因此,他被抓进监狱蹲了三年,废品站也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倒闭了。伤心的妻子怎么也没想到,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罗金成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流子,也给气得回娘家了。
尽管进了监狱,罗金成依然很爱自己的老婆,觉得对不起她,随时准备出来一雪前耻。现在,他终于做到了。回了娘家的老婆也放不下旧情,见他出狱后改过自新,就选择相信了他。两个人不仅吃喝不愁,整日山珍海味地享清福,常常给父母打钱,还买上了小轿车,日子过得风生水起。
然而,树大招风。罗金成还沉浸在偷梁换柱赚大钱的喜悦中,殊不知自己的账号进行了那么多次交易,已经异常活跃,早就引来了民警的特别关注。民警从他的账号和群聊中发现了端倪,如果真的是卖猪肉和植物,怎么可能卖得这么贵?
不明白那些特殊用语的民警还专门搜索了一下才明白,所谓“化合”,就是用化学合成的冰毒,而“植物肉”,就是纯植物提炼的冰毒。
如此巨大而又频繁的出货量,对于缉毒警察来说,是妥妥的大毒枭,抓获之后,起码能拿到二等功。通过技术手段,警察们很快就锁定了目标,然后卧底潜入了罗金成的群。
而罗金成像往常一样,对群里的新人表示热烈欢迎,还重新发了一遍自己的广告。其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这些新人就是卧底进群的警察,他们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扫毒计划,现在罗某和他们交易成功,就相当于自己上钩了。很快,警察就追查了过来。
这天,罗金成正在乐呵呵地数钱,突然,一群人踹开门冲了进来,二话不说就把他按倒在地上,紧接着,他们惊讶地发现,这么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一排排摆放着大量的“冰毒”和“麻古”,而且没有一个同伙。这么多的毒品,够他被枪毙八百回!
然而,面对震惊愤怒的警察们,罗金成毫不恐惧,因为警察眼中的这些毒品全都是冰糖、明矾和多酶片冒充的。
罗金成依然理直气壮地大喊冤枉,声称自己卖的都不是毒品,而是冰糖和明矾。因为他怎么也不相信,自己会这么快翻车,必须据理力争。他嚣张地喊道:“我没犯罪,你们抓我也没用!”
好不容易有机会捣毁大型制毒窝点的民警们当然也不相信,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这些毒品回去领功。没想到,化验报告显示,这些“毒品”确实都是冰糖和明矾。
被拘留的罗金成还在审讯室里叫嚣,表示自己都是在帮瘾君子戒毒。
好不容易成功扫毒,竟然扫了个寂寞。警察们又好气又好笑,原本功德拉满的大案子就这么黄了。但也不能这么轻易就把这个奇葩的“大毒枭”给放了,不然他出去还会继续这样搞。
相比之下,还有一位十分传奇而搞笑的大毒枭,可比罗金成的格局大多了。
与罗金成不一样的是,来自福建的刘招华从小就是个聪明好学的三好学生,尤其是对历史十分感兴趣。1994年,他响应国家号召,干起了招商引资的工作,认识了许多领导和外商,也因此产生了自己回老家投资办厂的念头。
然而,他的工厂可不是一般的工厂,而是一个专门制造冰毒并且销往欧美地区的工厂。刘招华既是厂长又是毒品制造师,他学习了国外的冰毒制造方法,在工厂里生产大量的冰毒,在利用之前接触到的国外渠道卖给欧美国家。七年来,他生产贩卖到国外的冰毒数量总计超过了14吨。
被逮捕后,刘招华不仅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还将自己的行为定义为了民族英雄,振振有词地告诉警察,“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,只给国外人消费,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,我也应该可以用病毒打开它们的大门,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。”
警察听后也是十分无语,最终将刘招华判处死刑。
那么问题来了,既然罗金成卖的这些毒品都是假的,每次的交易金额也不多,该怎么给他定罪呢?
反观罗金成,贩卖了大量的“毒品”,原本应该直接判死刑的,结果却被发现是挂羊头卖狗肉,反而能给那些想在网上买卖毒品的人们一些教训,肯定不能当成毒贩来定罪,这让法院和警方都哭笑不得,只能寻找别的罪证。罗金成不仅逃过了死刑,后来还得到了法院的表扬。
其次,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不得不说,罗金成贩卖假毒品的事迹十分离谱。他用冰糖和明矾冒充冰毒、多酶片冒充麻古的行为,在警方和法院思量再三后,最终定义为了诈骗罪,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触犯了法律。
由于罗金成十分狡猾,早就为自己想好了后路,因此他的每单成交金额都不足1000元,而且也没有几名受害人敢报案。按照当地规定,诈骗金额满5000元,才能够立案。
无奈之下,警察只好根据购买记录,抓捕了几名卖毒品的瘾君子,打着批评教育的名义,凑够了诈骗罪立案的5000元涉案金额。因此,罗金成最终也只是因为情节轻微的诈骗罪而被判处了10个月的有期徒刑,并处3000元罚款。
罗金成的罪判完了,那些不幸被骗的瘾君子们也遭了殃。
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吸食、注射毒品的,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,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。如果情节较轻,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。
这些被罗金成的假毒品欺骗的人,在发现受骗后也不敢声张,其中有些人转而去别的地方购买毒品,解决自己的毒瘾,甚至是警方来逮捕时都还忘乎所以地吸着毒,这下可逃不了了。
他们被留在所里批评教育,还交代了别的一些贩毒商,在所里呆了几天警方才放人。
可以说,罗金成还间接地为警方办了件好事,把一些真正的贩毒商绳之以法,减少了网络毒品买卖的行为。不过,法律的权威不容挑衅,这种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实在不可取,罗某聪明反被聪明误,最终还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。
总之,毒品不仅有害身体,智商也会降低。希望大家自觉拒绝毒品,拥抱健康人生。
